对于家用净水器,以上三类方法中,第一类方法先后获得过应用,但目前已经逐渐的被淘汰了;第二类方法主要运用于工业领域,由于结构复杂,且往往需要专业维护,在家用净水器上很难得到实际应用;目前还是以第三类膜分离的方法为主。
诚如分析的,对于膜分离方法而言,需要解决二个方面的问题:膜前的预处理和膜后处理。
膜前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固体杂质、去除有机物和胶体、抑制细菌和藻类繁殖生长、延长膜的使用寿命。目前采用的预处理的材料基本上是PP、颗粒活性炭和管状活性炭(也称压缩活性炭),PP的过滤精度,可以达到1~3μm,主要用来去除大的固体颗粒和大分子有机物,但是,由于PP不具有降解作用,所以,PP很容易堵塞,更换比较频繁;活性炭可以吸附更加细小的微粒和小分子有机物,但是,众所周知,活性炭自身很快成为新的污染源,实验表明,活性炭在使用不久之后,反而促进了细菌和藻类的繁殖生长,这与使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膜后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初期膜材料本身引起的口感问题,因此,其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去除异味能力。早期的系统设计,是采用碘吸附值比较高的木质活性炭,也先后采用过果壳活性炭等,但所有的活性炭,无论是椰壳碳,还是马来碳,都存在如膜前活性炭一样的二次污染问题,特别是细菌二次繁殖生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出了载银碳,经过几年的应用,发现载银碳并不是理想的材料,因为银离子容易超标,且时效性不好。
也有人采用的方法是,在后置活性炭后端添加其他抗菌材料,显然,即便不考虑消毒副产物的因素,这种一边繁殖生长一边杀毒的方式,也不是可取的。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