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记者 陈归辞 上海报道
8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2024资产管理年会” 在上海隆重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期间,友山基金总裁杜平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截至2024年6月30日,A股总市值约为81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至5363家。从新上市公司来看,有70%是科技类公司,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但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杜平指出,一是市场波动较大,财富效应与投资者预期相距较远,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需要提高。二是当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心不足,交易整体不容乐观。三是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过多依赖于银行间接融资。
究其原因,杜平认为,第一,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存在通过造假或欺诈上市、上市后就退出的现象,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资本市场现状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尤其是动摇了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第四,资本市场法治有待完善。第五,在投资者结构中,中小投资者占比过大,导致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加剧了市场波动。
杜平表示,“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还有待提升。”他指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国家当前投入了很多政策支持,因此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此大背景下,他提出了打造高质量资本市场的几方面措施:他强调了加强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的重要性。“首先要从法律上来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他表示,要对投资者的资金以及合法交易行为提供明确的法律保护,健全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避免内幕交易等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还应强化退市制度,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资本市场主体的建构上,杜平认为有几个关键:第一是要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来为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第二是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品种,包括市场、品种、上市公司主体、重要性券商和投资机构的多元化。“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是应该有比较多品种的产品以及比较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没有这些是很难真正吸引机构投资者入场的。”他表示。第三是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杜平指出,美国市场里的一些大公司,如果仅从风控角度来看股息并不高,但是其成长性给投资者带来了长期的回报。他认为,这种成长性就是真正的高科技企业的内在属性,值得我们研究。要培养重要性券商,还要加快投资者机构化和国际化进程。
杜平还指出,打造高质量资本市场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参与主体的法律宣导,强化其合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行业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