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粉丝数百万的博主“王红权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被封禁。从声名鹊起,到销声匿迹,王红权星的“翻车”再次宣示了网信管理部门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也给更多自媒体人敲响了警钟。
纵观王红权星发布的内容,炫富摆阔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他大肆展示豪宅豪车,疯狂炫耀华服珠宝,扬言“没有八位数不出门”。真真假假疯狂炫耀奢侈生活,“语出惊人”成了王红权星之流的另类生财之道,一条“炫富-引流-变现”的灰色链条暗中运作。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必须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王红权星炮制的丑陋炫富内容,赤裸宣扬拜金主义,煽动奢靡浪费之风,让许多网友厌烦至极。而这类“黑红”在公众视野中加剧,甚至在自媒体中开辟出一条“炫富赛道”,直接荼毒着受众,尤其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不良影响,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针对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防范和抵制措施。此次对王红权星相关账号的果断处置,有法可依,值得称赞。
当下,自媒体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大号已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情感抒发和兴趣驱动,而是转变为公司化运作、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注意力经济的丰厚回报和激烈竞争催生了大量传播乱象,包括自导自演、炒作话题、造谣传谣、混淆视听、带头网暴、伤及无辜、炫丑炫富、低俗恶俗等,浪费公共资源,引发广泛诟病。随着网络治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清朗”行动的深入推进,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恶意营销炒作等各种突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舆论生态和传播秩序逐步向好。
法规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哗众取宠、扭曲三观的行为都是自取灭亡,彻底“凉凉”是必然的。流量固然好,但要合理获取。除了外部约束和严厉打击,我们更希望所有自媒体人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影响力越大,责任感就越大。只要从事“一对多”的公共传播,就必须承担起公共责任。如今,许多大号的粉丝数量和号召力不亚于一家机构媒体,自媒体的“私人”属性在迅速淡化,公共属性日益突出。校正价值观,主动承担与影响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既是每个传播者的基本义务,也是长远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