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缓慢复苏,江苏、河南等地出现频繁的购房“零首付”现象。社交平台上,不少房仲以买方口吻发布“零首付拿下人生第一套房”等文章吸引流量,引发热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零首付”并非新鲜事,但其中暗藏风险,购房者应谨慎使用。近日,多地政府发布警示文件,提醒买方理性看待“零首付”政策,量力而行。
例如,郑州、南宁等地发布购房风险警示,提醒买方面对“零首付”或变相垫资购房的诱惑时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此前,南宁住建局也公开表示,“零首付”购房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不可持续。
近期社交平台上流传的“零首付”购房文章,虽然叙述不同,但都宣称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降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购房。有买方私信发文者后发现,对方是房仲。
所谓“零首付”购房并非“不花一分钱”购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目前市场上的“零首付”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首付垫资:开发商将首付款打入买方账户,买方再将款项打入开发商指定的购房账户。
首付分期:买方不支付或少支付首付,在几个月或一年内补齐首付。
首付融资:买方先支付首付款,购房后通过抵押办理贷款变相套现。
高评高贷:开发商或中介将房价做高以获取更多贷款,或开发商以不打折的房价申请贷款。
不同“零首付”模式有不同的应用场景。首付垫资、首付融资、高评高贷模式常用于总价较低的房产,而首付分期模式则在高总价房产中较受欢迎。
严跃进分析指出,很多人选择“零首付”购房的原因有:
缓解首付压力:买方有购房需求和按揭贷款能力,但首付款筹集困难。
相当于把房租当月供:相较于支付租金,通过“零首付”方式购房,可将房租视为月供。
误解房贷政策:部分城市支持金融机构自行确定拥有两套以上房产且贷款结清的买方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有些买方误将“自行确定”理解为可办理“零首付”。
零首付购房的风险
随着零首付购房逐渐增多,风险事件也相继出现。各地政府纷纷发布警示文件,提示购房者理性对待零首付政策,量力而行。
郑州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在购房风险警示中指出,购房者面对零首付、首付融资等诱惑时,应当保持冷静,根据自身情况理性购房。
南宁市住建局表示,零首付购房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非可持续的购房方式。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已提示警惕零首付购房风险,包括:
- 加剧购房者还款压力
- 存在金融风险
- 可能产生法律风险
房卫士创始人郑大源指出,零首付购房并非新鲜事,但在当前卖房困难的情况下有所增加,但风险始终存在。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零首付购房虽然减轻了购房者前期压力,却可能增加后期资金成本和月供压力。开发商和中介往往使用零首付作为吸引购房者的手段。
专家严跃进指出,零首付购房风险主要包括:
- 违反房贷规范风险:房贷有严格的作业标准,最低首付比例有明确规定。零首付明显违反规定。
- 还贷负担增加和违约风险:首付减少意味着月供大幅增加。若银行发现骗贷行为,购房者还贷压力将更大。
- 合同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零首付交易往往会签订阴阳合同,保障效应减弱。
- 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零首付购房依赖房价总体上涨。若房价下跌,退房难度增大,月供压力更大。
- 信用风险和涉嫌骗贷:骗贷行为会被记入征信并可能涉嫌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