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风水历史上,那个大师比较厉害
风水的开先河祖师青乌子,有说他是黄帝时期的,还有说是商周时期,是个传说人物。周文王姬昌,推演出了后天八卦,据说周易也是出自他手。晋朝郭璞,可说是风水鼻祖,著《葬书》。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宋代风水大师蔡元定,赖文俊,明代,清代沉竹礽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的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丘延翰生平简介 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故事?
丘延翰,字翼之,唐朝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丘俭的后裔,被人们视作中国历史上第二代风水祖师,第二代易学、堪舆学的伟大传承者。
丘延翰自幼聪慧机敏,少年时期,他就已经声名鹊起了。他喜欢阅读乡贤郭璞的著作,对易学和堪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以后,丘延翰在家乡待不下去了,他迫切的想要去远方游学,想要实地考察书中所记录的一切。家里人熬不住丘延翰的攻势,最后只能同意他远游,并拿出家里的钱财给他当路费。
一般人是没机会游学的,因为没钱,可丘延翰家产丰厚,一点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出门以后,丘延翰走走停停,见识了不少世面。传说丘延翰走到泰山的时候误入一间石屋,里面住着一位神人,他就拜那神人为师,学习阴阳术法,最后就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地步,成为了一名厉害的方士。有人认为那神人就是郭璞。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丘延翰已经是个白发白眉、仙风道骨的老头子了,这些年里他受人所托,没有不的,大家对他都感到信服,他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唐朝的裴氏是个大族,裴氏的人听说了丘延翰的名声以后,盛情邀请丘延翰替他们的族人安葬之地。
丘延翰受到裴氏族人的嘱托,尽心尽力为其奔走,他到过邑境的北垣、南川、西域、东镇,把古代汉朝的葬地和裴氏所有的田庄地皮都走了个遍,最后停留在邑境东域的凤凰垣上,这里正是裴氏一族的祖居和祖坟所在地。
之间丘延翰激动的掏出自己听讲时记录的小本本,再对照眼前的山形、地理、气流、穴位,之后他露出了十分惊讶的表情,连说了三个“绝”字!裴氏的人都懵了,这发生了什么?好事还是坏事呀?
丘延翰对裴氏的人说:“裴家祖坟真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啊!这里方圆十里,远山清贵,近山有托,青龙胜腾,白虎伟立,若以子午结穴,这个穴便是左为双狮戏珠,右为金牛出洞,可是封王拜相的宝地。大家再看,此处前为汪洋深潭大泽,乃是福寿双全之象,又因中为龙穴,不得了了,这里可是真的龙穴啊,很快就会出天子的!你们看那中后方像不像一只凤凰骑着狮子,这意味着此地将来能出皇后、妃子、状元和驸马呢!大富大贵,极妙哉!”
裴氏祖坟是龙穴的消息就此传开,后来玄宗李隆基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很是生气,什么,竟然能出天子,那我是什么?假的天子吗?他害怕大唐最后真的会落到裴氏手里,就派人去抓捕丘延翰,打算问问清楚。丘延翰见全国通缉他,心里害怕,但他没有躲起来,而是大摇大摆走在街上,奇怪的是,那些从他身边路过的士兵们都看不见他,所以也抓不着他。
玄宗猜想,丘延翰应该是害怕受到责怪,所以故意不让他找到,于是他便下了一道圣旨,赦免了丘延翰捏造谣言,企图另立天子的大罪,丘延翰最后才肯现身。
玄宗见到丘延翰,果然没有怪罪他,而是询问丘延翰关于阴阳学说方面的事,两人聊得很是投机,丘延翰还献上了自己写的《搬砂经》、《海角经》、《八字偷天》三卷人间奇书。玄宗把三本奇书珍贵收藏起来,封丘延翰为亚大夫。丘延翰最后还是回到了乡里,时不时就替人一二,过着平淡的生活。
玄宗这边就没有这么平静了,丘延翰一走,玄宗便立刻命人在裴氏祖坟那条龙穴的上挖了一条宽敞的道路,借造路之名切断了裴氏的,那天子气就消失了。隋唐年间,裴氏祖坟方圆十里一共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还有数不清的王公侯爵、皇妃、皇后、驸马和状元。一断,裴氏也逐渐消失在了政坛上。
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唐朝最厉害的风水大师吗?
唐朝最厉害的风水大师究竟是谁?不是袁天罡也不是李淳风而是他
一说到奇书《推 背图》,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部书的作者就是唐朝时期名气非常大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他们精通天文星象、数学历算、阴阳风水、命理相术等等,是有名的天文学家、风水大师、数学家以及风水大师。
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传说有很多,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应该算是唐朝最厉害的风水大师了,但不得不说的是,看风水并非是他们的长项,还未达到“师祖”的级别,真要说唐朝最牛的风水大师其实另有其人。
此人叫杨筠松,他虽然出自唐末,但若论看风水的造诣,袁天罡和李淳风都要排在他的后面,而自成一派的杨筠松更是被后人尊为“风水师祖”, 因为他以风水之术扶危济困,被后人称为“杨救贫”,又被业内称为“赣南派”开山祖师。
也许有人对杨筠松不是很熟悉,咱们来看看几个和他有关的例子就知道了,话说唐僖宗时,杨筠松被拜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官级越过了唐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他在堪舆方面的学术造诣,与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被后人尊为“杨公”。
杨筠松一生写了许多关于看风水的著作,这些著作都是后世风水师的必读之物,最值得称道的是,杨筠松看风水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为了让穷苦人摆脱贫困,事实证明,杨筠松通过给老百姓看风水,确实使不少人化险为夷,也使不少人摆脱了贫穷,正因如此,他在当时才有很大名气。
唐朝末年,虔州有一个诸侯叫卢光稠,人称“卢王”,他不满足一直是个王,想有朝一日当皇上,于是把杨筠松请去给他看风水,让杨筠松给他点个天子之地,本来杨筠松不愿意给有钱有势之人看风水,可卢光稠是个王,他的所谓请,其实就是抓,杨筠松不去也得去。
无奈之下,杨筠松给卢光稠点了一块天子之地,让卢光稠把母亲的坟迁到那里,完事之后,卢光稠摆酒设宴款待杨筠松,酒过三巡,卢光稠问杨筠松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天子之地,杨筠松回答说:“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
卢光稠听罢不语,但心里却起了杀心,他怕杨筠松走后再给别人点天子之地,那样他就白闹了,于是,他让手下悄悄在酒里下了慢性毒,他想,杨筠松一死,就不会有人和他争天子了。
离开虔州后,杨筠松就知道自己中了毒,他本想到家后吃解毒,可船至雩都口坝便毒性发作了,杨筠松仰天长叹:“我违背天意,给不义之人点风水,这大概是天谴,口坝,口坝,到口死矣,但此仇不可不报也。”
感叹一番后,杨筠松对徒弟曾文辿说:“等我死了以后,你去告诉卢光稠,就说我只给他点了一半的风水,光迁他母亲之坟还不能做天子,你要让他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在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那样他才能做上天子。”
杨筠松说完话以后,曾文辿不解,问道:“师父,卢光稠害你,你为何还为他着想?”杨筠松摇头道:“非也,师父是在报仇啊。”他为曾文辿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开井,卢王自缢颈。”只要卢光稠按他说的做,不出几年,卢光稠定会自缢而死。
杨筠松死后,曾文辿赶回虔州,劝卢光稠照杨筠松说的办,卢光稠不知就里,立刻照办,几年后,卢光稠果然背生毒疮,因为疼痛难忍自缢而亡,卢光稠毒死杨筠松,杨筠松又点风水整死了他,也算是为自己报了大仇。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师
1、郭璞,中国东晋时代的学者、文学家。
字景纯。
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
西晋末年郭璞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
过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
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
2、丘延翰
丘延翰,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
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
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3、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
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
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
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4、曾文迪,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西元九一五――九二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
5、刘江东,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袁天罡唐朝一个术士,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风水大师?
据说袁天罡和李淳风曾经算过中华2000年的未来,有推背图流传于世,所以被称为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救贫,是唐朝的一名非常出名的一位风水师,更是精通地理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
据说杨辞官后经过江西,并对江西的山水地理非常着迷,返回家乡信宜后依然念念不忘,由于为官清正,余财也不多,所以还是为附近看风水为生,其兄弟众多也大多贫苦,于是当时有人说:你是风水先生,当为祖先找个好去处,发了自家之人,方看别人风水吧。杨当时并不理会,后来家人也有了意见,才不得不说:自家还受不了大富大贵之穴,若是强行葬下,则会有祸,但家人不信,旁人也附之。
杨筠松无奈,于是有一天。对其兄弟说,就近有一山可葬人,是急发之地,但只能发家十年,十年一过,需立迁他地作坟,否则损丁伤财,家亡人破。其兄一听,大喜,弟为国师,到时迁走便可。要知此好风水也不是常有的,于是便迁了坟至急发之地,果然后来杨家便走向了兴旺。
而杨均松也无需为三餐劳碌,但杨又不是个稳坐富贵之人,否则也不会辞官不做了,他性喜山水,常常出去便是个把月不在家里,过了三五年,杨家都把以前的事忘了。
有一天,杨均松的一个江西朋友到访,此人也是懂风水之人,于是相当投缘,后来说到江西有一山,明知是个好风水的地方,平时都很好,但要有风水先生上山寻穴,便是云雾罩山,穴不能瓣,本来杨均松就很是留恋江西山水的,于是更迫不及待就和朋友一起向江西方向游山玩水去了,杨均松一走便是十余年,对江西山水乐而忘返,早已过了当年所说迁坟之事。
有一个晚上,杨在江西突发一梦,祖先报梦说:再不回去,杨家绝后,你为罪人。杨梦醒大惊,连夜辞别朋友,披星带月往信宜赶去,回到家中,家里早已破败不堪,只余老母带一孙子以乞丐为生。
杨痛不可言,抑天长曰:“天意呀,悔不该逆天行事,”于是急忙择好日子,把坟迁了出来,上天可能也觉做得太过,迁出坟后,请人用绳子抬着骨缸往山下走去,这时的杨也无心看风水了,过了几个山峰,突然绳子断落,掉在一个土坡上,杨开始大惊,后来细细一看,不禁喜从心来,而那时辰也对,于是就地葬下,后来杨家孙子终成大富之家,并丁财二旺。
而杨葬好山后,直到母去世,而侄成家,后又继续到江西一带,寻龙点穴,授徒传业,这便是一代名家的第一段故事。至于他在信宜的祖坟是哪里,相信慢慢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因为信宜有太多杨公风水崇拜者了。
杨筠松简介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于中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提要”又载:“筠松名益,赣州人”。
杨公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唐天佑三年(公元九0六年)遭人暗算,中毒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葬于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附近的梅江之岸,距其板凳定向选址的管氏宗祠“继述堂”约一公里。后因山洪爆发,江岸崩塌,杨公墓埋入江底,迹不可寻。兴国县一老干部长期追寻杨公遗迹,根据族簿等大量文史资料考证,认为位于杨公坝的杨公墓是一座假墓,其实杨公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辗转到了赣北,公元912、913年,尚有杨公为人葬坟的证据。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杨公于唐代末年携宫廷珍藏的堪舆“秘笈”,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赣南隐居,他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公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1、5公里的山坡上。杨公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两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卢光稠请杨公择基地筑赣州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5年筑的土城,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至义熙2年水毁,存在不过46年。后府治迁水东。南北朝的宋时,赣南为南康国,城治在于都。赣州城废。五代十六国时,卢光稠被封为虔王,请杨公为其择址建城。杨公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地形上看,赣州城有两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条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出生清贫、为官清廉的杨公视富贵荣华为过眼yan云,一腔心事系于堪舆事业,怜贫济苦,为人排忧解难,深得民间敬仰。杨公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着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等著作传世。
杨公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在为当地民众堪定阴阳宅址,为人排忧解难,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时,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传向民间。曾文辿、廖瑀(字伯禹),刘江东(刘七碗)、黄妙应、厉伯绍、叶七、刘淼等堪舆名流大师,均是杨救贫的真传弟子。其后,杨公堪舆学在赣南等地广为传播,尤其是刘江东外出云游各地名山大川其间,收徒授术。杨公风水重形势、重的理论精髓,被外人称为“形势派”。杨公一直至今被尊称为开山祖师。
曾、廖二家均为杨公建庙奉祀 ,杨公板凳定向的于都管氏宗祠后裔为了纪念杨公,在宗祠东侧设杨公塑像,世代奉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