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真的吗)

本文目录一览: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

越州(今绍兴)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今宁波)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故事是怎样的?

祝英台上路了,半路上碰见梁山伯,两人便结伴同行。一天,两人到乌塘镇住宿。晚上,祝英台和梁山伯住一个房间里,梁山伯看祝英台衣裳脱得慢慢腾腾。梁山伯说:“你这衣裳,怎么这么难脱呢?”祝英台说:“山伯哥哥,你不知道,我这衣裳上有三十六个同心结,下有七十二个马披环喽!不慢吗?”

梁山伯说:“啊呀,这样不要脱到三更后,五更穿到天明吗?”

祝英台笑着说:“这个你就不知道了。我家母亲关护我,特为我做了这套好衣裳。”

梁山伯说:“好了,你慢慢脱吧!我先睡了。”

梁山伯一睡下,祝英台忙不迭脱衣服睡觉,没露半点女子痕迹。

他们两个到了杭州,老师叫梁山伯和祝英台睡在一张床上。

祝英台说:“山伯哥哥啊,我们两个在一张床上睡是可以的,大家都不许乱动。”

“怎么晓得呢?”

“床中间放一盆水,谁把这水弄泼出来,就罚谁抄字。”

“好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睡在一张床上,规规矩矩,水盆里的水,一滴不曾泼出来。过一天,祝英台故意自己翻了一下身,把水弄泼出来,就喊梁山伯。梁山伯忙说:“我没动,我没动。”

祝英台说:“你没动,水是怎么泼出来的?”

梁山伯老实呢,说:“那好,你说是我泼的水,那我就来抄字,抄多少字呢?”

“抄三千七百字。”

梁山伯饭也不吃,便一个人在抄字。祝英台看看不忍心,便说:“我也帮你抄一半吧!”两个人坐到一条板凳上抄字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两人都有了感情,要分手了,互相依依不舍。走到凤凰山,祝英台故意说:“山伯哥哥,这凤凰山上各式花都有,我看就是缺少鲜花好牡丹。”

梁山伯一点也听不懂她的哑谜,便说:“是啊,这块是缺少鲜花牡丹。”

祝英台没有办法,只好直截了当地说:“山伯哥哥,我家有枝好牡丹,和你哥哥把夫妻配。”

梁山伯说:“你要替我做大媒?”

祝英台红着脸说:“是啊,我家有个祝九妹。”

梁山伯说:“长得如何?”

祝英台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要看她的模样,我们是一对双胞胎。”

梁山伯还是不明白她的意思,说:“这倒好呢!”

祝英台没有办法,只好说:“初三、初八,最晚到十三,你到我家来,和我家九妹把婚配。过了十六、十七、十八,你就不要来了。”

两个约好,送了一程又一程,到四岔路口,两人这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梁山伯回去把祝英台的话忘记了,等他想起来赶到祝家,已是二十二了。祝英台出来和梁山伯见面,梁山伯一望,原来祝英台是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他这才想起那天相送时,祝英台要给他做媒,将九妹许配给他,原来是她自己。

“山伯哥哥,我叫你早点来,你怎么今天才来呢?我家老子已经把我许配给马员外家的儿子马文才了!”

梁山伯说:“九妹啊,你我从前相约的话,我怎么能忘记呢?”

祝英台说:“这样吧,拿两只骰子来,掷成三回双,点子都双的嘛,我们仍可以配成双,要是点子都单的呢,姻缘还不曾来。”

掷骰子啦!头一把,掷出去一颗一、一颗二。祝英台一望,淌下眼泪说道:“一、二共成三,姻缘不曾来。”

梁山伯也抹起眼泪,又掷第二把,一颗三,一颗四。祝英台哭着说:“三、四共成七,姻缘不甚吉。”

梁山伯眼泪簌簌,又掷第三把,一颗四,一颗五。这时,祝英台一看,号啕大哭,说:“四、五共成九,姻缘不曾有,你回去吧。”

梁山伯不肯。

“好,就在牡丹亭上来成双吧。”祝英台捧床花花被,想到牡丹亭上去成双。正在这时,花神菩萨用拐杖把梁山伯打的跑掉了。梁山伯没办法,哭得简直像泪人儿,一回到家就害起了相思病。

梁山伯害了相思病了,饭不吃,茶不喝,觉不睡,人一天天消瘦下去。他家娘问梁山伯:“你在杭州读书,有什么相好学生吧?”

梁山伯说:“有的,粉红庄上一个祝九妹,只有她才能治我这个病。”

他家娘跑去找祝英台。祝英台听说山伯哥哥为她害了病,眼泪“叭哒,叭哒”直滴。但自己嫁给马文才的事木已成舟,没有办法,只好叫梁山伯忘了自己,就随手写了个方子:

三寸太阳光,

雨师公公趾脚皮;

忽闪娘娘脚丫垢,

蚂蝗骨头要半斤。

祝英台淌着眼泪说:“可以取到这样几种吗,山伯哥哥的性命还能牢稳,要是取不到,要想性命到来生。”

他娘不识字,带回去给梁山伯一望,是张无法取得的方,他晓得和祝英台的婚事已无法挽回。梁山伯跟娘说:“我死了,把我尸骸葬在白石山的十字路口。”

梁山伯话一说完,就把方揉成团团,往嘴里一塞,噎死了。

祝英台被逼得要出嫁了。她跟娘说:“要嫁人可以的,不过要允承我一件事,这轿子要从白石山过,我要到山伯哥哥坟上烧阵纸火吊阵孝哩!不然,我就死在家里。”

老子没办法,只好依了她。轿子抬到白石山的十字路口,祝英台下轿了,她把白衣裳、白头巾、白鞋子全都穿起来,到坟头来磕头。忽然,半空中起了一阵忽闪,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一齐来了。顿时,天昏地暗,狂风四起,“叭——”一声,坟爆开来。祝英台见到里面躺着梁山伯,她一下跳进去……一班轿夫、押轿佬喽,连忙来拖,一抓,那个布角一飘,扯下两块布襟角落下来。

那坟“轰”地一声,又闭上了。众人一慌,手一松呢,那两个衣襟角就飞了。随着风在半天空飘呀!飘呀!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对花蝴蝶。

再说,马文才是个“十不全”的拐子。他本站在高楼上等轿子来,可轿子不曾来,反传来祝英台去祭梁山伯的消息。他这个气呀,一气一急从高楼上“骨碌骨碌”滚了下来。一跌跌死了。他就变成一个啄木鸟。

你看,每逢花蝴蝶歇下来成双成对时,啄木鸟就去啄,这啄木鸟就专惹着他们生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是一个口头传承的传说故事,叙述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结识同窗梁山伯,最终却无法结下姻缘的爱情悲剧。

在2003年将梁祝传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家人将其葬在马乡官路西沿。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船队的前进,祝英台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这是故事的最早记载。

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在《鄞县志》、《宁波府志》、《宜兴荆溪新志》中皆有记载梁祝的故事。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梗概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只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绍兴城访师求学。祝员外经过女儿百般恳求,最终还是接受了女儿的请求。英台女扮男装,求学途中,邂逅了会稽郡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义结金兰。

二人来到会稽郡城的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对她却只念兄弟之情。祝父思女,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相爱却不能相守,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2、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山伯永恋祝英台。”,一曲凄美悱恻的《梁祝》,传颂一段感人至深的千古爱情传奇。

那你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且为你娓娓道来。

浙江上虞一祝姓员外家,有一美丽聪慧的女儿英台。她自幼喜读诗书,听闻杭城大儒周士章办书院招收学生,遂向父请求赴杭城求学。

古代女子本无资格出外游学,就是男子亦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祝父拘于礼教反对女儿出外读书,可他视女儿如掌上明珠不忍断然拒绝,遂提出三个女子不宜外出的理由。

英台机敏一一反驳父亲,甚至成功假扮算命先生骗过父亲,以示自己女扮男装的高明。父亲终拗不过英台求学心切,只得答应其请求。

那日英台带着同样女扮男装的书童银心,一路赏玩景色突遇大雨,只得避雨草桥亭,邂逅同样避雨在此的梁山伯与书童四九。

山伯出生于浙江会稽书香之家,虽家境贫寒却生的玉树临风,英台一见顿生好感。英台一问得知山伯亦是到周士章处求学,两人相识恨晚交谈甚欢。

可银心惯性称呼一声“小姐”,令山伯愕然。英台反应迅捷假称银心说的是家中小九妹,同样喜欢出外求学。山伯随口说道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亦应读书求学问。山伯一言顿使英台感觉志趣相投如遇知音,遂问生辰,山伯痴长一岁,两人草桥结拜为兄弟。

雨停后两人结伴同行来到老师处,书院只剩一个套间宿舍,于是英台住里间山伯住外间,两人遂同吃同住相互切磋学问,同窗三载情义日笃。三年间老师与师母已辨出英台女儿身,唯有山伯质朴懵懂不辨雌雄。三年期满英台欲返家,可她与山伯朝夕相处早已情根深种,于是拿出玉佩留给师母,想让其为自己与山伯做媒人。

英台离开那日,山伯不舍十八相送,路上英台多次暗示自己女儿身,山伯依旧木讷无知。英台无法只言要将九妹嫁于山伯,并留下“二八天,三七天,四六天,上虞来见”之言后归家。

山伯返回书院,从师母处才知英台本为女子。他才恍然知晓英台所嫁九妹乃是其自身,欣喜若狂之下,依英台留言三十天内赴上虞求亲。谁料山伯兴冲冲而来却兜头一盆冷水,英台已被父亲许嫁官宦子弟马文才。祝父虽不喜山伯,却也许其与英台于楼台相见,只想让其于无法更改的事实面前知难而退。

山伯与英台再见恍若昨日,英台留言本是重要事情说三遍,让山伯十日内提亲,可山伯却误将留言相加姗姗来迟,致使英台将嫁他人木已成舟,两人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山伯无奈悲愤返家后相思成疾,很快就病逝了。

英台听闻山伯死讯,不顾父亲阻挠前往会稽哭孝。英台返家后誓不出嫁,可怎敌父母病卧在床以死相逼,于是提出出嫁那日要外披红嫁衣内穿白丧服,路过山伯墓时要亲往拜祭。

马文才太喜欢祝英台遂答应其所有要求。

英台出嫁那日,她来到山伯墓前,脱去红喜服动情怮哭,情动天地风云突变大地塌陷,山伯墓裂开,英台见此景纵身跃入墓中。祝马两家人想抓未抓住,只见山伯墓合拢顿时风和日丽,一对彩蝶翩然起舞,围绕墓地双双飞。

这应是戏曲等多方演绎最多的梁祝千古爱情的版本,世人皆以为这只是传说,可是历史上却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人。梁祝故事散见各种史料,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应是晚唐张读所著《宣室志》。

此书记载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求学,与会稽梁山伯为同学。英台学习期满返家两年后,山伯寻访同学聚会时才知英台为女儿身。他回思青春往事,方觉英台已在其心中留下深深印迹,遂请父母赴祝家提亲,可是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家。其实英台心中对山伯亦有别样情愫,听闻山伯前来求亲,可惜来迟只能有缘无分,其心中唯有叹息错过就是一辈子。

山伯爱而不得无奈放手,随后他踏足仕途虽任鄞县县令(今宁波),却情结未解郁郁不欢成疾而亡。

英台听闻山伯为其相思抑郁而亡痛彻心扉,可其有婚约在身不得不嫁。等其出嫁那日,船行半途突然风起云涌船不得行。船夫言此处乃梁大人墓地所在,经常发生此种情形,他们皆要到其墓前拜祭一番方好。

英台今闻山伯墓在眼前,执意前往其墓拜祭。谁料就在英台痛哭山伯之际,山伯墓突然裂开,英台遂跃入其中与山伯合葬。随后马家并未将儿媳英台之事引以为耻,反而将此事上报朝廷,宰相谢安感梁祝之情,奏表其合葬墓为义妇冢。

我们由史料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平凡普通之人。东晋时期男人追求美皆有些女性化倾向,简单说就是东晋男子皆有些娘。由此英台女扮男装,山伯纯朴未辨清雌雄,两人因故错过同学恋。可以说两人之间并无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因错过才显其爱情之美。

东晋是封建社会追求个性自由,最为开放对女子最宽容时代。我们从祝父能同意女儿女扮男装求学,就可见东晋开放之风了。由此可见东晋虽动乱频发,却是至情至性朝代,因而马家并未将英台于出嫁途中与山伯合葬,当做既丢里子又丢面子的羞事,反而感其情认为此为至情纯美之事上报朝廷。

正逢当朝宰相谢安,亦是当世只钟情夫人不纳妾唯一高官,其至情至性之心顿时被梁祝之情打动。

山伯相思而亡,英台为报答山伯亦为心中那份深情,跃入墓中合葬则更为感人肺腑,遂谢安奏报朝廷旌表其墓为“义妇冢”。

梁祝故事由马家与谢安渲染广为人知,后世为将英台塑造成追求爱情反抗封建势力的形象,遂添加了英台早已倾心暗许姻缘,又丑化祝父马家等封建势力逼嫁逼婚,致使梁祝生别离死相随双双化蝶等情节,逐渐演绎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口口相传的俗套掩盖了历史真实,真实梁祝之平凡错过唯其真挚纯美感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