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时间:1953~1957年。
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让我们一起回顾十二个五年规划(计划),从中梳理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
计划的特点
五年规划(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规划的编制之所以有很强的战略性,原因在于其不局限于某些产业或某些区域,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现我们特色。不仅主要关注20世纪的最后五年,同时还兼顾21世纪的头十年。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一年开始?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的。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扩展资料: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哪一年开始的?于哪一年结束?
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起,1957年结束。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几几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从“十一五”起,就改称为“五年规划”。(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3年5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欢欣鼓舞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一年,新中国成功并胜利地完成了三年经济恢复;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年是执行“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现如今的中国正在实施着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拓展资料:
新中国的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并不是非中国所独有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而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中这就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就已经完全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以及世界第二。
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逐渐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于1953年开始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共同主持制定。于是在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