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两元一杯饮品喝完可续杯 良知爷爷 饮品摊受欢迎

“良知爷爷”饮品摊受欢迎 两元一杯饮品不涨价喝完可续杯

□ 长江日报记者 张维纳

八种饮品,每种都是两块钱一杯,喝完还可收费续杯。每晚,67岁的谢会到武汉科技馆左近摆摊卖绿豆汤、红豆汤、酸梅汤、银耳汤、冰糖雪梨、米酒、桂花糊、冰粉等饮品。

一名顾客问他:“两块钱一杯,还有限续杯挣钱吗?”老谢呵呵笑着说:“不图赚钱,喝好就行。”老伴屡次劝老谢涨价:“这不是眼瞅着亏吗?”但他保持不涨价。有网友评估老谢:“良知爷爷!”

“如今两块钱能买到什么呢? 能买一瓶矿泉水。你想买一杯绿豆汤得要四五块钱。谢大爷的饮品真是良知价。”7月26日晚,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顾客们站在摊位前,一边喝着绿豆汤,一边和老谢聊天。还没等顾客喝完,老谢就敦促着:“来来来,再加点,随意喝,管饱。”

“两块钱随意喝,还这么真材实料!”市民郑先生骑着一辆电动车路过期,买了一杯老谢的绿豆汤,杯中四分之一都是绿豆。他又喝了一杯冰糖雪梨,能吃到四五块梨子。他接着又来一杯米酒,并感叹地说:“比外面卖的米酒都真实。”这三杯饮品,他一共花了两块钱。

30多年前,谢从河南省固始县老家来武汉打拼。最后他卖菜,起初才开局摆摊卖饮品。“前些年一杯我只卖一块钱,三年前才涨到了一杯两块钱。”老谢说,一杯水,他不好心思卖太贵。

在江汉路卖饮品时,有老顾客喝完就自己入手再打一杯。他担忧顾客喝一杯不解渴,索性在招牌上写下了“收费续杯”。

“这个老头子一辈子都不会做生意。”64岁的张同兰是老谢的老伴,她也屡次劝老谢涨价,但他就是保持不涨价。老谢摆摊卖饮品已有17年,张同兰也同他吵了17年。

“外面一杯都是卖四五块,咱们规规矩矩卖个三块也行啊,你卖两块还有限续杯,这不是眼瞅着亏吗?”劝了谢有数次,老谢就是不听。不可压服老谢,她就自己去出摊,把多少钱改成了三块钱一杯。第三天,老谢得悉张同兰涨价了,“夺”回了糖水生意,多少钱也改回了两块钱一杯。

谈起老谢,张同兰向记者提起:1989年,谢一团体从老家到来武汉做蔬菜生意。干了四五年,也没赚到钱。老家的房子漏风漏雨,急需创新。无奈之下,张同兰带着两个孩子也来了武汉。“等我来了才知道,他人一袋土豆卖百把块钱,他一袋土豆卖四五十块钱,你说能挣钱吗?”夫妻俩又一同在武汉打拼5年,手上攒了点钱选择回乡盖房子。村里人据说后,都不置信,“谢做生意还能赚到钱?”起初大家才知道,是张同兰打工攒下的盖房钱。

前几年,张同兰在餐馆打工,如往年龄大了,只能靠捡废品赚点生存费。记者采访时,张同兰不时叹息,指着屋里的半袋子绿豆说:“这就是他昨天刚买的资料,每次还选好的买。”

在武汉打拼30多年,两位老人如今租住在一个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月租金700元。

张同兰经常想,老谢做了一辈子生意,顾客都念他的好,但家里是一点没顾上。他们租住的房子又旧又破,但被收拾得干洁净净,房间内没有空调,只要一台旧风扇。

老谢没有手机,他也不打电话。他出摊时会带个闹钟看期间,每天早晨九点半出摊,早晨十一点半收摊。夏天他卖冰的饮品,冬天他卖热的饮品。

那天采访临别时,老谢送记者出门。走到小区副食店门口,老谢碰到了几位街坊。听闻记者是来采访老谢的,副食店老板丁建国说:“老谢是个诚恳人、热心人、恶人。哪个街坊说要搬个物品,老谢开着他的平板车就去了,帮助搬了物品也不要钱。”街坊们又一次性劝老谢的饮品应该涨涨价,他听后只是在一旁呵呵笑着。只听有人说:“你看,怎样说他都不听吧?”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