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蟹农在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内投放“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当日,360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至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多个培养养殖基地。该蟹苗由大通湖区与上海陆地大学联结培养,可以更好地顺应外地气象与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5月9日,蟹农在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内搬运“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当日,360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至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多个培养养殖基地。该蟹苗由大通湖区与上海陆地大学联结培养,可以更好地顺应外地气象与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5月9日,蟹农在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内投放“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无人机照片)。当日,360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至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多个培养养殖基地。该蟹苗由大通湖区与上海陆地大学联结培养,可以更好地顺应外地气象与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5月9日,蟹农在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内投放“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当日,360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至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多个培养养殖基地。该蟹苗由大通湖区与上海陆地大学联结培养,可以更好地顺应外地气象与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这是5月9日在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拍摄的“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当日,360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至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多个培养养殖基地。该蟹苗由大通湖区与上海陆地大学联结培养,可以更好地顺应外地气象与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24小时热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