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秋分节气与养生 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

全国名中医,驰名中医肾病学家黄文政 天津中医大学第一隶属医院供图

中新网天津9月22日电 题: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作者孙玲玲

北京期间9月23日9时4分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这天太阳抵达黄经18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为了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明,让群众了解和把握节气养生的常识,天津中医大学约请全国名中医,驰名中医肾病学家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秋分时节正是“暑退秋澄天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的时刻,尔后阴阳之势真正转换,阴气日盛,阳气日衰,在气象上体现为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与之相应的,人体阳气亦趋内敛,故而易出现“秋乏”形态。基于此,黄文政传授提出秋分养生宜防患已然,重养阴润燥,补肺益肾。

防患已然

黄文政传授指出,中医以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故外邪常从皮毛口鼻而犯肺,再变生其余脏腑病变。且肺喜润恶燥,易为燥邪所伤。而秋分以后,燥气更盛,加之气温降低显著,当令的燥气易与寒气联合。若寒燥之气太过,或人素体肺之气阴虚损,不能顺应气象变动,则易出现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化疾病,常体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并伴有唇燥咽干,干咳等“凉燥”症状。上感是肾炎等疾病的诱因,同时也是各种基础病减轻的起因。因此秋分以后,老人和孩子更要留意防患于已然,防止因上感造成新发疾病,或使慢性肾炎、慢阻肺等疾病减轻。

养阴润燥

秋分三候水始涸。黄文政传授强调,随着气温的降低,地气敛降,物候日益枯燥,此时应当顺应人造界的阴阳转换,遵照“秋冬养阴”的基本准则。饮食上以养阴润燥的食品为主,以减轻气象变动给身材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多进食芝麻、西米、糯米、莲藕、蘑菇、冬瓜、雪梨、甘蔗、荸荠、柚子等,以起到滋阴润燥的成果。关于老年人来说,洗浴后应过量涂抹具备保湿作用的霜剂,免得由于皮肤过于枯燥而出现皮肤瘙痒。另外还需留意,有时咽干口燥、嘴唇皲裂、皮肤脱屑,并见畏寒、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时,或者是寒燥之邪阻碍阳气使肾阴凝固造成的,无法一味用滋阴,而应在温润中配合辛温之品来祛肾中寒气,使津液得通,宜可奏润燥之效。

补肺益肾

黄文政传授主张秋分后宜补肺益肾。中医学以为肺、肾与人体的呼吸配置亲密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可以实施“闭气法”补肺益肾。以鼻吸满气后闭住呼吸,同时咬住牙齿,脚趾紧扣地,直至不能忍受时再呼出,重复18次。闭气法可以增强心肺配置,助保肾气,减轻“秋乏”的感触。但“闭气法”的练习应墨守成规,无法冒进。秋分后关于素体肺阴无余的人,可以参与酸味食物的摄入,或选用五味子、芍这些性味酸涩的物来收敛肺气,免得肺气宣发太过,肃降不迭而造成咳嗽等症。(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