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田晓航)8月7日将迎来立秋节气,尔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气象趋于枯燥。中医专家揭示,这一期间容易出现感冒等疾病,养生防病要留意劳逸联合、适当调补。
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郑皓云说,立秋时节,人若未能及时顺应天气变动,容易感触风寒之邪,造成感冒、咳嗽等;同时,随着降雨量逐渐缩小,燥邪容易伤肺,进而造成干咳、少痰、咽干等症状。
人们从饮食、起居、情志、静止等方面,应当如何调养?
立秋时节,随着白昼渐短、黑夜渐长,人体的阳气也开局逐渐收敛。郑皓云揭示,此时应坚持短缺的睡眠,使阳气不外泄、不耗散,而藏于体内。
“饮食应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者为主。”郑皓云说,此时可多吃山楂、石榴、西红柿等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多吃银耳、百合、蜂蜜等润燥食物,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防止过食辛辣、平淡之品,免得助热生燥,挫伤脾胃。
秋冬养阴,立秋时节能否可以开局“贴秋膘”?专家引见,人体经过夏天的消耗,须要补充能量和营养,为秋夏节令做好预备,因此可适当进补,但需依据团体体质和气象特点选用适合的模式。进补准则是:调节脾胃、润肺补肺、增酸收敛、过量吃肉、补充水分、正当布置饮食期间。须要留意的是,无节制进食肥甘厚腻,“贴秋膘”过头,还或者参与消化系统累赘。
“立秋前人们容易发生悲秋心情,中医以为,悲忧伤感会挫伤肺气,肺不固表则易感风邪。”郑皓云说,人们可经过练习静坐、听音乐等模式来坚持神志安宁、心境酣畅的形态,同时,静止应以轻松陡峭为主,可选用太极拳、散步等名目,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更应留意静止的过度性。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