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泥鳅不只营养价值高,并且还具备较高的用价值。泥鳅怎样养?泥鳅养殖模式有稻田养殖、莲藕塘养殖、水泥池养殖和池塘养殖等多种模式,池塘养殖是最为经常出现的一种养殖模式,今日给大家分享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温水性的鱼类,建塘应选用在日晒容易、暖和通风,土质为腐壤中性或许弱酸性并带黏质。池塘面积可依据实践状况(人力、水量、资金、技术、市场等)设计,但单池面积不宜过大,以繁难前期治理,池壁有必定的歪斜度,有条件的可用砖、石护坡,并用水泥勾缝。四壁以及池底必定夯实。池深70—100公分。蓄水深40公分左右。
排水口应与池底2%的比将,周围设置档泥壁,入水口要高于池水水面。水面位置增设一个排水口,繁难换水以及溢水。一切入、排水口用尼龙网或铁丝网设置防逃网,防逃的同时可防止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塘。在池底排水口挖一条面积为全池三分之一、深度为40厘米的鱼溜,以便在高温节令钻泥避暑捕捞时集中池内泥鳅,降落休息强度。
池塘四角搭设1—4个固定的食台,可用用网片、竹片制造5~6平米的食台,并固定在离池底10公分处即可。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对全池消毒,而后注水20公分,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漂泊粉兑水全池倾注清塘。清塘后可在池塘四角堆放腐熟的猪粪、牛粪、鸡粪等培养池塘中自然饵料动物,以便鳅苗入塘就可摄取到自然饵料。无机肥施用量为每平米半斤。施肥后10天左右毒性隐没,即可投放鳅苗。
4月份之前放苗应投放4—7公分的鳅苗,以繁难养殖到下半年11月份收获,这样可以缩小囤养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到达上市规格,也防止了过大容易性成熟。假设9月放苗,可选用体长3公分的鳅苗,养到第二年的8月份收获。4月份到5月的上旬是泥鳅的怀卵期,放养期间尽或许避开泥鳅的繁衍节令。
每平米放养50—60尾鳅苗,放苗前运行3%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消毒,缩小水霉病出现。
鳅苗入池时,池水水深不超越20公分,随同鳅苗的成长,逐渐加深水位到40公分左右。当温度低于5℃泥鳅会钻入土壤过冬,高于30℃也会钻入泥土避暑,适宜成长温度在25℃—28℃,炎热夏季可适当加深水位。假设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空气,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泥鳅是杂食性的鱼类,米糠、豆渣、血粉、麦麸、蚯蚓、蝇蛆等都可作为泥鳅的饲料。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亲密相关,按水温高下以及泥鳅的摄食状况灵敏把握,以3小时能吃完为准。在成长的高峰节令,要每天审核食台,迷信确实定每日的投喂量,夜间投喂量要占全天投喂量的60%。当池塘水温高于30℃低于10℃应相应缩小投喂量或许中止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