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曾经高贵和神秘的“基因检测”开始走下神坛,只要在购物平台随便一搜,就能发现很多吸引眼球的信息:
基因检查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法宝,对我们工作和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现在很多人出于好奇或者对未来健康的担忧,都会尝试去做基因检测。
那么,基因检测是否有什么坑?做过基因检测对买保险有什么影响?
今天深蓝君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基因检测,这些要知道
我们知道,基因记录着有关我们身体的一切秘密(比如种族和家族病史),所以如果可以正确地检测和解读基因信息,无疑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深蓝君通过全网搜索了解到,目前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基因检测服务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这类产品号称能检测上百个基因项目,包括祖源分析、运动基因、个性天赋、物代谢等等,价格一般是几百块左右。
而且检查方法非常方便,一般往产品附带的采集器里吐点口水,然后封装寄回检测机构,等待几天就能看到检测报告。
不过深蓝君觉得这种检测有点像算命,就像小时候看星座塔罗一样,大家玩玩就好。
而如果没有音乐基因,但是热爱音乐,难道就不能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所以就算检测结果是对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影响,我个人对这种检测是持保留态度的。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有一个产检项目叫做“唐氏筛查”。
除了产前检查,基因检测还常常用来辅助癌症治疗。
不过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致病基因并不代表就会患上癌症,没有致病基因也不是肯定不会患癌。
说到底,疾病除了与先天基因有关,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等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做基因检测,影响买保险?
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不少人在体检的时候还会顺带做一些价格昂贵的基因项目,例如癌症基因检测。
那么,这些检查对我们买保险会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我们来看两个问题:
1、我做过基因检测,是否需要告知保险公司?
虽然基因检测是和体检一起做的,但基因检测仅仅是一种风险预测。所以就算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高风险,也不等于我们有疾病的症状,更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患病。
而且我国保险采用的是“有限告知”,也就是健康告知文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没有问就可以不回答。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问到基因检测这一项,所以深蓝君认为:
其实,关于基因检测结果能否用于投保审核,在行业内还属于灰色地带。
不过,保监会去年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有这样的规定:
虽然最新版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还没有最终定稿,但是我们可以从意见稿中看出监管层的态度,基因检测资料不应该作为核保条件,投保人也无需提供资料。
2、有高风险基因,会不会影响核保?
虽然说我们没有必要告知基因信息,但有些朋友出于对理赔的担忧,还是会把自己所有资料都告诉保险公司。
就这种情况,深蓝君也咨询过几位核保老师:
比如说,会详细询问有没有吸yan习惯、以前有没有患过肺部疾病,顺便再加查一个肺部 CT。
如果检查确实有问题,那么保险公司就有正当理由进行加费、除外或拒保了。如果没有问题,这个基因结果对核保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所以健康告知是应该做好,但有时候告知得太多,也可能为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填健康告知,强烈建议你阅读《一篇文章,掌握「健康告知」的全部技巧》这篇文章。
三、买保险送基因检测,靠谱吗?
“基因”给人一种高大上和时髦的感觉,所以不少保险公司会以基因检测作为增值服务,吸引消费者买保险。
目前保险公司赠送的大多是消费类的基因检测,客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只要在家里收集好唾液样本,寄回检测机构就能收到详细的基因报告。
如果基因报告提示我们患有某种疾病的风险很高,很可能会刺激我们再次买保险,这大概就是保险公司的如意算盘。
深蓝君要提醒大家:目前基因检测市场还不够规范,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统一标准。
所以基因检测可以做,但是对于检测结果也不必过分较真。
是否携带疾病基因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日常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定期进行体检,这些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因信息蕴藏着生命的终极秘密,很多人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确切的答案。
深蓝君始终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即使我们拿到一手烂牌,我们也要努力把牌打好,这些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欢迎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