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亲人去世不来梦里或者很少来梦里,因为其界有规定,不可以没有缘由的靠近在世的亲人。人鬼殊途,他的靠近也会让在世的亲人生病,磁场受干扰。所以不来梦里是他(她)过的很好,不想让活着的亲人受羁绊”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有一个被郁郁葱葱的竹林环绕的宁静村庄。夏日的风轻轻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好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村庄里的房屋错落有致,青瓦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诸仲务,一位普通的农民,住在村子的一角。他的房子并不大,但却干净整洁。每天早晨,诸仲务都会带着锄头和篮子,走向自己的田地。他的田地里种满了稻谷和蔬菜,一望无际的绿色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傍晚时分,诸仲务总是满载而归,他的脸上总挂着满足和幸福的微笑。他的家庭虽简单,但充满了爱。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点燃油灯,与妻子和小儿子围坐在一起。他们会分享一天的辛苦和收获,窗外的蛐蛐声伴随着他们的谈话。 诸仲务的女儿显姨,嫁给了邻村的青年米元宗。米元宗是个勤劳而善良的青年,两家人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每当节日或是重要的日子,米元宗总会带着显姨回家看望诸仲务一家。 在诸仲务的心中,显姨不仅是他的女儿,更是他的骄傲。他常常会对邻居们夸耀显姨的聪明和孝顺,以及她和米元宗之间的恩爱。然而,命运的捉弄往往出人意料。 就在显姨临产之际,一个噩耗传来。显姨因难产不幸离世,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诸仲务一家,也让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 在显姨的葬礼上,按照习俗,诸仲务的妻子本应为显姨用墨点面,以示对死者的敬意。但她站在显姨的灵前,眼泪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她颤抖着手,拿起了墨汁,却无法下手。 “不,我做不到。” 显姨的母亲哽咽着,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不舍,“我不能这样做,她是我的女儿,我怎么能...” 诸仲务紧紧抱着妻子,眼中也充满了泪水。他知道,这个习俗对他们来说太过残酷。他决定,在那个深夜里,自己一个人,默默地为显姨完成这最后的仪式。他的心中也充满了痛苦,但他知道,这是对女儿最后的尊重。 在那个沉寂的深夜,当月光轻柔地洒在村庄的每个角落,诸仲务轻手轻脚地走出了他的小屋。他手中紧紧握着一个小小的墨盒,步伐虽然坚定,但眼中却充满了不舍和痛苦。 他走到女儿显姨的灵前,那里安静而庄重,只有微弱的灯光在轻轻摇曳。诸仲务站在那里,看着眼前的灵堂,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感情。他轻声自语:“显姨,是父亲来了。” 他缓缓打开墨盒,取出毛笔,手指微微颤抖着。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静下来,然后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在显姨的面颊上点了一个小小的墨点。他的动作充满了敬意和爱。 “显姨,你在那边要好好的。” 诸仲务低声说着,眼泪无声地滑落。完成了这个仪式后,他悄悄离开,没有告诉任何人。 而在另一边,米元宗每个夜晚都在失去爱妻的悲痛中度过。他经常独自坐在黑暗中,回忆着与显姨的点点滴滴。 一夜,他在梦中见到了显姨。梦境中的显姨就像是她还活着时一样,温柔而美丽。她走进房间,轻轻摘下鞋子,缓缓地走向床边,然后与米元宗并肩而卧。 米元宗看着梦中的妻子,惊讶地发现她的脸颊上有一个小小的墨点。他在梦中伸出手,想要触碰,却只触摸到空气。 醒来后,米元宗坐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思念。“这是一个梦吗?还是显姨有什么想告诉我的?”米元宗喃喃自语,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 最终,他决定前往显姨的故乡,寻找这个梦境背后的答案。他带着深深的思念和疑问,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在前往显姨家的路上,他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不知道他将会发现什么,但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必须要面对。 通过这件事,米元宗体会到了生死的轮回,以及亲人离去的意义。他开始思考弘一法师的话,也许亲人不在梦中出现,正是他们已经得到了安宁。 随着时间的流逝,米元宗的悲痛逐渐平复。他学会了以一种更加积极和平静的方式去记住显姨,而不是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 他明白了,亲人的离去虽然痛苦,但生活仍需继续。我们应该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同时也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参考资料: 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念及其影响。 2. 家族纪念仪式与民间信仰的交融。 #历史#
© 版权声明